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铬黄
编辑:浩

铬黄(英文名: 铬酸盐),又称铅铬黄,是一种黄色无机颜料。该物质为黄色或橙黄色粉末,无味,化学式PbCrO4,摩尔质量323g/摩尔,相对密度6.12。

铬黄广泛用于制造油漆、油墨、颜料,还用于橡胶、塑料制品等的着色。该物质可用内衬牛皮纸或防潮纸的铁桶或木桶包装。应贮于干燥库房内,与酸、碱物品隔离存放,注意防潮

人类和动物体内所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六价铬化合物均可能引发肺癌,暴露在铬黄中的工人可能发生铅中毒,也可能引发鼻腔、咽喉或支气管刺激,伴随咳嗽、喘证。皮肤接触浓缩铬黄可能导致灼伤、深度溃疡或过敏性皮疹铬酸雾铬酸盐粉尘可能严重刺激鼻腔、咽喉、支气管及肺部。

继沃克兰于1797年发现并于1809年合成铬黄后,铬黄于19世纪进入艺术家颜料体系,其商业化生产始于1814至1816年间英国的博尔曼博士之手,数年后铬黄的商业化生产相继在美国与法国实现。尽管现代铬黄制造工艺加入了19世纪尚未出现的包覆技术与添加剂,‌工业生产仍基本遵循沃克兰当年开发的步骤。

发现历史

继沃克兰于1797年发现铬元素并于1809年合成铬黄后,铬黄于19世纪进入艺术家颜料体系。其商业化生产始于1814至1816年间英国的博尔曼博士之手,数年后铬黄的商业化生产相继在美国与法国实现。‌尽管现代铬黄制造工艺加入了19世纪尚未出现的包覆技术与添加剂,‌工业生产仍基本遵循沃克兰当年开发的步骤。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铬黄,化学式PbCrO4,摩尔质量323g/摩尔,黄色或橙黄色粉末,无味。相对密度6.12,熔点844℃,不溶于水(20°C时为0.17mg/L;25°C时为0.058mg/L)和油,溶于强酸和过量碱液,光照下颜色易变暗,蒸汽压约0毫米汞柱。

化学性质

铬黄为强氧化剂;拓扑极性表面积80.3Ų,复杂度62.2,共价键合单元数2;加热至分解时释放出无机化合物铅、有毒烟雾;易与硫化氢反应生成pbs(黑色);将铬黄用氢氧化钠处理即可制得铬酸盐

在研磨过程中,观察到多种危险反应,铬黄与铁(3+)六氰铁(4-)的混合物在火花作用下被引燃并剧烈燃烧;研磨后不久,不莱梅绿颜料(也含有硫酸铅)自发点燃的情况并不罕见;致装载普鲁士蓝或不来梅绿的木桶在船上发生火灾,造成损失。

铬黄与硫的混合物具有自燃性;铬黄与钽的混合物是一种烟火成分;铬黄与铝二硝基萘的混合物会释放出大量能量;这来源于铬酸盐催化硝基化合物的放热分解,以及铝和铬酸盐之间的铝热反应;在某些条件下,铬黄颜料与某些偶氮染料(如二硝基苯胺橙或氯化对红)的干混合物在混合或搅拌过程中可能发生剧烈爆炸。

应用领域

铬黄的应用十分广泛,既可用作油漆、油墨,也适用于油彩与水彩创作;在织物印刷、瓷器及瓷器装饰中能发挥作用;同时可应用于有机物质的化学分析,还能作为交通漆的原料以及部分烟火的成分。

合成过程

铬黄可由硝酸铅(或醋酸铅)与重铬酸钠(或钾)反应而制得,其反应式如下2Pb(NO3)2+Na2Cr2O7+H2O→2PbCrO4↓+2NaNO3+2HNO3;或通过氧化铅铬酸溶液反应制得。通过改变反应物比例,可制备铬黄(PbCrO4)或铬黄氧化物(碱式铬黄PbO·PbCrO4)。

按照生产方法不同,可得颜色深浅不同的品种,如:柠檬铬黄(PbCrO4·PbSO4)、浅铬黄(5PbCrO4·PbO4)、颜料黄34(PbCrO4)、深铬黄(PbCrO4·PbO+PbCrO4);橘铬黄[PbOCrO4·PbO或PbCrO4·Pb(OH)2]等。

安全事宜

毒理

‌人体暴露与毒性‌

铬黄可经摄入及吸入致毒,尽管尚未发现铬黄导致生产工人肺癌的证据,但无法明确断言重度暴露不存在致癌风险。其致癌机制可能通过中心体功能障碍诱导非整倍体形成;所含铅成分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在人皮肤细胞中,浓度上升的铬黄持续增强细胞毒性与染色体断裂效应。

‌动物实验‌

两组各40只大鼠皮下单次注射30mg三氧化二铬黄(VI)水溶液,117-150周内注射部位肉瘤发生次数分别为26/40及27/40,60只载体对照组未见局部肉瘤。47只大鼠按月肌注铬黄后,31只注射部位诱发14例去分化软骨肉瘤及17例横纹肌肉瘤;另24只处理组中3例出现肾癌,22只载体对照组无类似肿瘤。家兔豚鼠类气管滴注后未发现肺肿瘤。

微生物诱变性测试显示:铬黄在沙门氏菌及酿酒酵母中具诱变性(无需大鼠肝匀浆S9代谢活化),铬酸根离子为其诱变主因。不溶性铬化合物铬黄(PbCrO₄)对V79细胞无细胞毒性及诱变性(推测因细胞摄取极慢)。

‌生态毒性研究‌

铬黄对绿海龟皮肤细胞具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0.1、0.5、1、5ug/cm2,浓度下细胞相对存活率分别为108%、79%、54%、7%。同等浓度梯度导致细胞损伤率依次为4%、10%、15%、26%、36%,每100个中期细胞染色体畸变数分别为4、11、17、30、56。抹香鲸皮肤细胞中,浓度递增持续增强细胞毒性与染色体断裂效应。

毒性数据

吸入单位风险(IUR)(ug/m3)-1:0.15;吸入慢性参考浓度(RfC)(mg/m3):0.0002;口服慢性参考剂量(RfDoc)(mg/千克day):0.02;口服斜率因子(CSFo)(mg/kg-day)-1:0.5;小鼠LD50(经口):>12g/kg;‌‌豚鼠类LD50(腹腔注射):400mg/kg;豚鼠LD₇₅ (腹腔注射):156mg/kg。最小风险水平:慢性吸入0.05mg/m3(铅)(L134),中期口服0.005mg/kg/day(六价铬)(L134),慢性口服:0.001mg/kg/day(六价铬)(L134)。

健康危害

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人类和动物体内所有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六价铬化合物均可能引发肺癌,暴露于铬黄的工人可能发生铅中毒。也可能引发鼻腔、咽喉或支气管刺激,伴随咳嗽、喘证。皮肤接触浓缩铬黄可能导致灼伤、深度溃疡或过敏性皮疹铬酸雾铬酸盐粉尘可能严重刺激鼻腔、咽喉、支气管及肺部。

接触限值

雇主应确保雇员接触铅的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空气50μg/立方米的8小时平均值;若雇员单日工作接触铅超过8小时,该日容许接触限值(作为时间加权平均值/TWA)应按以下公式降低:最高容许限值(μg/m³)=400÷当日工作小时数;铬金属及不溶性铬盐(按Cr计)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值:1mg/m³;二价铬化合物(按Cr计)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值:0.5mg/m³;三价铬化合物(按Cr计)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值:0.5mg/m³;铬酸铬酸盐(按CrO₃计)可接受上限浓度:1mg/10m³;TLV-TWA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0.0002mg/立方米,以六价铬计,为吸入性颗粒物;STEL短时间接触阈限值:0.0005mg/m³,以六价铬计,为吸入性颗粒物。

防治方法

急救

眼部接触‌:首先检查受害者是否佩戴隐形眼镜,若有则立即移除。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部20至30分钟,同时联系医院或毒物控制中心。未经医生明确指示,禁止在伤者眼部涂抹任何药膏、油类或药物。冲洗后即使未出现症状(如红肿或刺激),也须立即送医。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肤,同时移除并隔离所有污染衣物。用肥皂和水彻底轻柔清洗所有受影响区域。若出现红肿或刺激等症状,立即联系医生并准备送医。

‌吸入接触‌:立即撤离污染区域,深呼吸新鲜空气。即使未出现症状(如喘证、咳嗽、呼吸困难或口/喉/胸部灼烧感),也须立即联系医生并准备送医。救援人员进入未知环境时须配备合格呼吸防护设备,尽可能使用自给式呼吸器(SCBA);若无,则采用不低于"防护服装"条款建议的防护等级。

‌摄入接触‌:某些重金属属剧毒物质(尤其水溶性盐类,如铅、铬、汞、铋、锇、砷)。立即联系医院或毒物控制中心,备好活性炭、蛋清或牛奶以供医疗指导使用;另备吐根糖浆或盐水以备医生建议催吐(通常需在医生监护下进行,非必要不推荐)。若无法即时获医生指导且受害者意识清醒、无抽搐,可饮用一杯活性炭浆液(或牛奶、打匀的蛋清替代),并立即送医。若受害者抽搐或昏迷,禁止经口喂食任何物质,确保气道畅通,使其侧卧且头部低于身体,禁止催吐,立即送医。

‌其他注意事项‌:该化学品为已知或疑似致癌物,应咨询医生评估长期健康影响及医学监测建议。具体建议取决于化合物特性、物理化学毒性、暴露浓度、时长及途径。

消防

铬黄不易燃,但涉及该物质的任何火灾可能产生危险蒸气,应及时撤离该区域。所有消防员应穿着全身防护服并使用自给式呼吸器,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扑灭涉及该化学品的任何火灾。

清理方法

收容和清理方法及材料:在不产生粉尘的情况下收集并安排处置;用扫帚或铲子清扫;将铬黄置于适合且封闭的容器中以待处置。

‌额外清理指示‌:将未佩戴防护设备的人员从泄漏或溢出区域疏散,直至清理完毕;移除所有点火源;以最便捷和安全的方式收集粉状物质,并存放在密封容器中;清理完毕后对区域进行通风;可能需要将此化学品作为危险废物进行收容和处置;如果物料或受污染径流进入水道,通知下游用户注意潜在水体污染。

预防措施

个人预防措施、防护设备及应急程序: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吸入蒸气、雾气或气体;确保充分通风;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环境预防措施:如果安全,防止进一步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必须避免向环境中排放。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避免产生粉尘和气溶胶;进一步加工固体材料可能会导致可燃粉尘的形成;在进一步加工之前,应考虑可燃粉尘形成的可能性;在粉尘形成的地方提供适当的排气通风。

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按照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休息和工作日结束时洗手。

手套的使用和处理: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手套;使用正确的手套脱卸技术(不接触手套外表面)以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使用后根据相关法律和良好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处理受污染的手套;洗手并擦干。

存储

容器管理‌:保持容器紧密封闭,存放在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存放环境干燥。

‌储存类别‌:非易燃,急性毒性3类;有毒有害物质或引起慢性影响的有害物质。

‌安全存放位置‌:储存在安全的毒物存放地点。铬黄必须避免与氧化剂(如高氯酸盐过氧化物高锰酸盐、氯酸盐和硝酸盐)和化学活性金属(如钾、钠、镁、锌和黄血盐钾)接触,因为会发生剧烈反应。应设立一个受监管且标有标记的区域。

运输

(1)致癌物质的预防措施:

‌采购与运输量‌:应避免采购过量。

‌包装要求‌:为防止泄漏,致癌物质应装在密封良好的玻璃瓶或安瓿瓶中,这些瓶子应再置于坚固的带螺旋盖或快开盖的容器中,该容器在掉落时不会打开,并能抵抗致癌物质的侵蚀。瓶子和外部容器都应适当标记。

‌运输规定‌:国家邮局、铁路公司、公路运输公司和航空公司都有关于危险物质运输的规定。在发货前,应咨询这些机构。

(2)无规定时的运输程序:

‌包装要求‌:当没有相关规定时,应采用以下程序。致癌物质应置于密封良好的防水容器(一级容器)中,该容器再置于第二个坚固、防漏且能抵抗致癌物质侵蚀的容器(二级容器)中。一级容器与二级容器之间的空间应填满能抵抗致癌物质侵蚀并能吸收一级容器全部内容的吸收材料。然后,每个二级容器都应置于坚固的外包装箱中。二级容器与外包装箱之间的空间应填满适量的减震材料。

‌运输与通知‌:发货人应使用最快且最安全的运输方式,并通知收货人其发货情况。如果包裹未按预期收到,应通知承运人,以便立即寻找。应查阅运输时间表,避免在周末或假期到货。

安全标志

‌H350‌:可能致癌(危险:致癌性);

H360Df‌:可能损害胎儿,可能损害生育能力(危险:生殖毒性);

H373‌: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警告: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

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警告: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

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警告: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

P203‌:使用前获取、阅读并遵循所有安全说明;

P260‌:请勿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戴防护手套、防护服、眼部防护、面部防护、听力防护。

相关标准

2015年5月26日,行业标准《进出口纺织品铬镫、铬酸铅、钼铬红的筛选检测方法(SN/T 4105-2015)》发布,2016年1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起草单位为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主要起草人为徐敏、柳映青、黄伯熹等。

颜料区别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Lead Chromate.pubchem.2025-07-08

铬黄.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15

Chrome yellow in nineteenth century art: historic reconstructions of an artists' pigment†.pubs.rsc.org.2025-07-08

铬酸盐.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15

进出口纺织品 铬镫、铬酸铅、钼铬红的筛选检测方法.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5-07-09

铬红.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