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机场(英文名:Nantong New Airport),也称南通新机场,是一座由沪苏两地政府合作共建的超大型民用运输机场,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上海市已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两大机场,故该机场被称为“上海第三机场”。机场选址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距离上海虹桥站和浦东新区两机场直线距离均接近100公里。上海第三机场首期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西一跑道为4E级,东一跑道为4F级),跑道长度均为3600米,间距2250米。新机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首期航站楼面积达52万平方米,近机位80个,远机位38个。机场近期设计目标年为2035年,旅客吞吐量达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远期规划旅客吞吐量可达8000万人次。
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一方面是上海市两大机场已经接近理论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是中国在长三角地区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战略;还有就是南通市空域容量和地面交通条件较好,与周边机场之间的距离比较均衡。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中国国航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6月6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上,上海市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同年9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了南通新机场选址工程,确定南通市通州区二甲场址为首选场址。2023年,南通新机场建设在沪苏两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预可研上报。同年底,南通市完成征地、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2024年,南通市交通运输局透露南通新机场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新机场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这意味着南通新机场距正式开工尚有一定距离。2025年8月15日,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其中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南通新机场将由上海机场集团来主导建设。
历史沿革
背景
上海机场需求
“上海第三机场”的概念已经提出了有10多年的时间。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在上海虹桥和浦东新区两场运营的航空公司数量已经超百家,通航全球50个国家的314个通航点,客货吞吐量达到1.2亿人次、405.8万吨,分别位列全球城市第四位、第三位。上海虹桥站、浦东两大机场即将进入理论饱和状态,预计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3亿人次,未来有6000万的溢出量。上海市将要建设“第三机场”的消息放出后,南通市、崇明区、苏州市、嘉兴市等地都曾被传为“备选地址”,不过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明确说法。
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提出要在长三角洲区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战略: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提高区域航空国际竞争力;要巩固提升上海市中国国航枢纽地位,增强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能力。
南通自身优势
南通空域容量和地面交通条件较好,与周边机场之间的距离比较均衡。南通市已经进入“万亿GDP城市”序列,本身对于机场的需求比以往大大提升。在南通建设第三机场,不仅可以让盐城市、泰州市等苏北城市更好地享受到长三角带来的辐射益处,也可以让长江口大型城市群的建设更上一层楼,进入长江口发展时代。
明确
2018年4月,苏沪省际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座谈会召开,提出配合南通市开展新机场相关规划研究。9月14日,时任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提出南通规划建设单轨铁路枢纽,以“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速铁路”建设“轨道上的机场”。
2019年1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2019年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1月28日至1月30日,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在南通市召开南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咨询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东部战区空军及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专家现场踏勘多个预选场址,听取设计研究单位汇报,进行深入分析评审。专家组认为,建设南通新机场是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背景下跨江融合发展的需要,是区域民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需要。专家组出具了选址报告评审意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3月下旬,时任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在南京会见了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寅恪一行。会见前,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与陈寅签署了两省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合作协议。5月21日,2019第二届“通商大会”开幕。时任江苏省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惠民表示,具备上海市枢纽机场功能的南通新机场正在抓紧规划。
2019年7月12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徐惠民在省政风热线直播节目中公布:南通将规划建设新机场,作为上海中国国航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一起,组成上海航空枢纽的主枢纽。7月31日,南通新机场(枢纽)建设指挥部揭牌。这既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全会精神,同时也标志着南通通州湾港口和南通新机场(枢纽)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
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将通州二甲场址作为南通新机场的推荐场址。同年,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与南通市政府共同签订南通新机场合作共建协议,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
2021年,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南通新机场场址保护的通告》,其中明确,南通新机场二甲场址位于通州区政府东南方向约8公里,距南通市政府直线距离约23公里。同年,时任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秦云表示,上海机场集团还计划和南通市政府共同将南通新机场打造成为“轨道上的机场”,形成南通、浦东新区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跨区域的多机场体系,成为多方式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2022年初,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22-2024年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三年滚动推进计划的通知》。通知中公布了南通新机场建设的诸多节点。其中,新机场预计在2023年4月获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2023年11月开工建设。此外,南通新机场的建设周期大约在4-5年之间,预计2026-2027年正式完工。2022年3月,南通新机场建设服务指挥部在南通市海门区正式成立,将更高层面、系统谋划推进项目建设进程。2023年,南通新机场建设在沪苏两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预可研上报。同年底,南通市完成征地、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前期筹备工作。
2024年,南通市交通运输局透露了南通新机场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新机场处于预可研报批阶段。一般来说,机场规划建设流程是:新建机场选址、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项目核准)、总体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实施、验收及竣工财务决算等。对照来看,南通新机场距正式开工尚有一定距离,未来投入运营可能也要相应延后。
2025年8月,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控股51%,南通市国资企业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主要从事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等业务,舒文春担任董事长、冯琦担任总经理。公开信息显示,冯琦是南通机场集团总经理。新公司注册成立,表明新机场等待正式开工建设。
功能定位
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中国国航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2月24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开工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市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跨江融合发展的新动力源。
设计规模
根据江苏省发布的民航发展规划,南通新机场预计总投资达500亿元。机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是现用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的10倍多,比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还大16万平方米。首期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西一跑道为4E级,东一跑道为4F级),跑道长度均为3600米,间距2250米。首期航站楼面积达52万平方米,近机位80个,远机位38个。机场近期设计目标年为:2035年,旅客吞吐量达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飞机起降34万架次;远期规划旅客吞吐量可达8000万人次,还预留了两条跑道和卫星厅。
南通新机场属于4F级别,是最高的机场级别,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同级,高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可以不受限制地接收全世界所有正在运营的飞机。
选址过程
2019年1月28日至1月30日,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在南通市召开南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咨询会。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东部战区空军及上海市、江苏省、南通市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专家现场踏勘多个预选场址,听取设计研究单位汇报,进行深入分析评审。专家组认为,建设南通新机场是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背景下跨江融合发展的需要,是区域民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需要。专家组出具了选址报告评审意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20年9月,民航局批复南通新机场选址,南通市通州区二甲场址为首选场址,该场址距离上海虹桥站及浦东新区两大机场直线均接近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