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口技
编辑:浩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据历史文字记载,战国时期《孟尝君夜闯函谷关》的故事中,“鸡鸣狗盗”是最早将口技运用到了军事。到了宋代口技已成为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从宋代到民国时期在杭州市盛为流行,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鸟纲食肉目,风雨雷电等等。能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

2011年5月23日,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北京自然之声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口技”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方浩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将口技与B-Box结合制作出出单曲EP《口技:三声万物》。2023年11月6日,方浩然受邀参演2023国风大典,随后,他又尝试了《阿凡达》《变形金刚》《虎!虎!虎!》等影视剧片段的配音创作。一系列展示使大众渐渐认识到口技这门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

历史发展

溯源

口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古人为狩猎,模仿动物叫声引诱猎物,这便是口技的雏形。《史记》记载,真正意义上的口技起源于春秋战国,公元前298年,齐国田文夜闯函谷关,就是靠一位门客模仿鸡鸣声,引发群鸡啼鸣,守关吏便随即打开城门,孟尝君才得以逃离秦昭襄王的追捕。到两晋时代,模仿虎啸龙吟、鸾凤和鸣成为士大夫一种飘逸清高的姿态,并出版口技专著《啸谱》,为口技在后来成为杂技艺术中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奠定了基础。

发展

宋代

宋代,口技艺人开始在茶楼酒肆活跃、走堂会,直至传入宫廷,以艺术表演形式流传社会。据史料记载,每逢宋徽宗生日农历十月十二,朝中必举行庆典,“集英殿教坊司乐人,效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若凤凰翔集。”“效百禽鸣”即指口技,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

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代,口技艺术达到了鼎盛,特别是在北京,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口技表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声音模仿,而是能够将多种声音编织成连贯的故事,因此被纳入“百戏”的行列。表演者不仅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人类的方言,还能再现自然界的声音和社会生活的场景。口技表演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围屏外进行的“明口”,另一种是在围屏内进行的“暗口”。

清代作家林嗣环在其作品《口技》中,描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口技表演者,他能够同时模仿远处的狗叫声、丈夫的梦话、孩子的哭声、风声和水声等多种声音,使得听众感到非常惊讶和钦佩。

民国时代

在民国时期,口技艺人张昆山以其精湛的模仿各种鸟类叫声的技能而闻名,被誉为“百鸟张”。他的代表作《百鸟争鸣》尤为突出,使他成为北京天桥地区著名的“八大怪”之一。

另一位口技艺人尹士林则进行了创新,他将口技表演从幕后转移到了台前,直接面对观众。尹士林利用话筒进行表演,并结合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使得口技表演不仅在听觉上吸引人,也在视觉上具有观赏性,从而将口技艺术提升为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

20世纪中叶,口技艺术在技巧和内容上均日臻完善,模仿火车、汽车、飞机等具有现代性标志的事物,拓展了声域和内容。口技传承人牛玉亮对口技创造出双呼吸、双发声的技巧,赋予口技新的生命。

2011年5月23日,口技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牛玉亮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人物

民国时期人物

百鸟张,原名张昆山,1903年出生,北京人。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他善学《百鸟争鸣》,因此被称为“百鸟张”。在《清补类咏》中就有记载他所表演口技的诗词。

尹士林,艺名“开口笑”,他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将口技“隔壁戏”的表演形式进行改革,使口技艺人从八尺屏障幕后走向舞台;他让口技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口技表演艺术,赋予口技新的生命。他表演的《推小车》《纺棉花》《鸟鸣》成为一绝,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现代人物

郑泰,原名孙泰,出生于山东武城,家境贫寒,早年在上海漂泊,曾在一家杂货店做学徒。他对口技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于1924年在上海拜入口技大师尹世林门下学习。尹世林,艺名“开口笑”,是清末著名的口技艺术家,他对口技表演进行了创新,将传统的“隔壁戏”形式改革,使之能够登上高雅的舞台,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使口技成为了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为这门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郑泰成为了上海人民杂技团的一名口技演员,他不仅在国内进行演出,还经常随团出国进行访问演出。他曾为访问中国的亨利·基辛格和尼克松等外国政要表演,尼克松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称他为“东方神鸟”。

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早年到过许多国家演出,他的表演,粗犷、奔放、中气足而声音洪亮,风格朴素、大方自然。他善于捕捉对象的特点,摸拟逼真,惟妙惟肖。他创作的《公社的早晨》《东风压倒西风》等节目,深受观众欢迎。周志成和弟弟孙泰首创利用麦克风表演口技,提高了口技艺术的表现力。更可贵的是,他们把自己精湛的口技艺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中国口技界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牛玉亮,男,汉族,1938年7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口技代表性传承人。口技演员。1953年拜口技名家刘万春为师。1958年拜口技名家周志成为师,又得师叔孙泰培养。1960年进入北京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1988年调入中国杂技团。牛玉亮继承了多位口技名家如画眉杨、百鸟张、尹士林、孙泰、周志成等人的优秀作品,并以其发声的准确性和模仿的到位性著称,他的表演细腻且充满情感。他不仅在传统口技上有所成就,还开发了新的气源和声源,创新了循环发声法和循环运气法,能够同时模仿多种声音。

牛玉亮创编了口技剧《军营的一天》和《欢乐锣鼓》等作品,并出版了《中国口技》一书以及音像光盘《口技教学与欣赏》。他还培养了多位徒弟,包括刘勇、方浩然赵广振、张逵、赵丽敏、江联营、李磊和李宪璧等,为口技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1960年跟从哥哥牛玉亮学习表演口技,1984年拜大师孙泰为师学习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内涵,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方浩然是牛玉亮的弟子,他对口技艺术持有一种学习与实践并重的态度。在探索和研究口技的过程中,方浩然坚持继承传统,同时严谨地进行创新。他结合现代科技,系统地总结了口技的教学理论,并编辑了口技教程。方浩然还首次成功复原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口技》一文的表演。他不仅在国内为国家领导人以及30多个国家的大使表演,还在国际上多次前往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展示口技,赢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传统节目

口技传统节目有《二鸟争食》《百鸟争鸣》《推小车》等,新创节目有《百万雄师过大江》《胜利大阅兵》《欢乐锣鼓》等。

相关故事

全城犬吠传佳话

1958年,中国口技大师周志成随中国杂技艺术团在法国巴黎一个小镇演出时,用口技模仿狗叫声,引得小镇的所有狗全部叫起来。后来,这个趣闻在当地被传为一段佳话,反映出中国口技大师的高超技艺。

二犬争斗轰动全场

1982年,牛玉亮在为前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港表演二狗相争时,台下西哈努克夫人的两只宠物狗竟闻声互相争斗起来,引得西哈努克哈哈大笑并亲切地与牛玉亮握手。

课文复原

许多人了解“口技”,都是从《口技》这篇初中语文课文开始的。文章中描写火起时的嘈杂之声,逼真到令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竟全然出自口技师的表演,令人啧啧称奇。但在赞叹之余不免遗憾,因为这个节目已经消失百年,人们只能通过文字“意会”。

恢复《口技》场景的,是年轻的“90后”口技师方浩然。他告诉记者,自从小学二年级看过一次电视里的口技表演,就深深迷上了口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为了学习口技,他到北京来上大学后,四处拜访高人。2009年,他终于拜到口技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牛玉亮门下。

为了完整还原文章中描写的每个场景,方浩然付出了许多心血。不同的材质,表现的逼真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文中“火起”,提到“泼水声”,这在表演中需要用木质算盘作为道具。为了完美体现泼水声响,方浩然花了一年多时间,从亲戚家、地摊上、网上淘来了许多几十年的老算盘,一一仔细比较音质。原样恢复《口技》里的情形,是他和师傅多年来的一个愿望。下一步他准备将口技的表演拍摄成一部录像片,这样所有的孩子学到《口技》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亲眼目睹口技这门古老民间艺术的神奇之处了。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口技大师养成记.陕西省图书馆.2025-10-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6

中国文联网.中国文艺网.2023-12-29

方浩然:小众又冷门,希望口技这项古老的艺术时尚起来.光明网.2023-12-2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国发〔2011〕14号.中国政府网.2023-12-29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2-29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2-29

京中仅余数十善口技者,如何让他们“出圈”.澎湃新闻.2023-12-29

口技:用声音编织奇幻世界.中国科普网.2025-10-10

小众又冷门,希望口技这项古老的艺术时尚起来.腾讯网.2025-10-10

牛玉亮 32年磨成口技专著.新浪财经.2025-10-10

文化云课堂 | 民间传统表演技艺——口技.微信公众平台.2025-10-10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周口民间绝技:口技一鸣仿百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10-10

牛玉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5-10-10

绝了!一人一扇一抚尺,口技牛人神还原语文课文.澎湃新闻.2025-10-10

京中有善口技者—记口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牛玉亮.中国文艺网.2025-10-10

中学课文《口技》 首次复原表演.搜狐网.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