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罗奇(Stephen S.Roach),1945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
罗奇于1982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此之前曾担任过MorganGuaranty信托公司的经济分析副总裁,并在首都华盛顿联邦储备局研究部门工作过六年,负责督促联邦储备局官员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估测,也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布鲁金斯研究所担任过特别研究员。2024年3月4日,罗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魅力”在于解决棘手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人物经历
罗奇于1982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此之前曾担任过MorganGuaranty信托公司的经济分析副总裁,并在首都华盛顿联邦储备局研究部门工作过六年,负责督促联邦储备局官员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估测,也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布鲁金斯研究所担任过特别研究员。
2015年8月,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市场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很弱,任何恐慌情绪都能在全球市场产生放大效应。2019年3月,罗奇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4月,罗奇在耶鲁北京中心发表题为“大国关系的前路”的演讲。7月9月,罗奇在香港举行的“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2022年8月29日,罗奇表示,2022年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负增长,可能是更严重衰退的前兆,这种衰退可能持续到2024年。他更警告,最坏的情况尚未到来,美国需要一个“奇迹”来避免经济衰退。11月22日,罗奇参加2022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系列线上记者会。2023年3月27日上午,罗奇已经连续两天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并发言。2024年3月4日,罗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魅力”在于解决棘手问题的勇气和能力。2025年9月28日,罗奇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发表文章《中国提前规划,美国被动反应》,文章称,中国领导人正全力完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与此同时,美国总统仅签署寥寥数项法案。中国有着战略规划流程,美国既无规划也无战略。
个人作品
发表文章
人物言论
2024年3月4日,罗奇在最新的采访中表示:中国“魅力”在于解决棘手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并认为中国增长模式的特点在于,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改革,包括经济结构的改革、社会结构的改革、政治结构的改革以及治理方面的改革,当前全球创新浪潮中最积极的一点是,它是建立在跨境合作之上的,气候变化、健康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中美两国合作解决。
2025年9月28日,罗奇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发表文章《中国提前规划,美国被动反应》,文章称,中国通过五年规划进行战略布局,规划周期始于1953年,逐步形成系统化战略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整合多部门意见并吸纳外部专家建议,确保政策连续性。美国依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缺乏系统性规划。过去30年间,联邦政府在医疗改革、预算削减等议题上的党派争执导致政策停滞,当前围绕"大而美法案"的争议再次凸显其政策制定困境。中国产业政策与长期规划深度融合,涵盖"中国制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美国则以交易驱动模式应对产业问题,缺乏整体战略且受限于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