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英文名:World Population Day)是每年7月11日举行的节日,于1989年设立。世界人口日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球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人口问题。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1990年7月11日是第一个世界人口日,主题为“生殖健康与艾滋病”。1994年9月5日至13日,联合国在开罗召开了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1996年起,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为每年的世界人口日确定一个明确的宣传主题,以突出侧重宣传点。1996年的世界人口日主题为“生殖健康与艾滋病”。2013年,世界人口日主题为“青少年怀孕”,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我青春,我健康”。2015年世界人口日的全球主题是“紧急状况中的弱势群体”,中国结合实际,将宣传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弘扬婚育新风,关爱弱势群体”。2019年7月11日是第30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25年人发会议:加速承诺”。2021年7月11日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2021年世界人口日主题确定为“权利和选择就是答案:不管是婴儿潮还是婴儿危机,解决办法在于优先考虑生殖健康和所有人的权利”。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生有所护,幼有所育”。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拥抱包容性数据的力量,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2025年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赋能青年,让他们能够在公平且充满希望的世界中创建自己想要的家庭”。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婚育幸福起点,爱与支持相伴”。截至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约为14.43亿人。
世界人口日的设立和宣传,对全球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全球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使人们更加关注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其次,它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此外,世界人口日还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的交流和合作。
历史沿革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切的关注。1989年,由当时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员会设立,旨在聚焦迫在眉睫而至关重要的人口问题。同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倡议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1990年联合国大会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该次会议有超过180个国家参加,通过了《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行动纲领》),作为此后20年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家和国际行动指南。
1996年起,联合国人口基金设定每年的世界人口日确定一个明确的宣传主题,以突出侧重宣传点。2013年,世界人口日主题“青少年怀孕”,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我青春,我健康”。2014年,世界人口日主题“投资于年轻人”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弘扬婚育新风,共创健康幸福生活”。2015年世界人口日的全球主题是“紧急状况中的弱势群体”,我国结合实际,将中国宣传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弘扬婚育新风,关爱弱势群体”,其目的就是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切入点,倡导全社会弘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关爱弱势群体健康幸福。
2016年7月,2016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投资于青少年女性”。时任潘基文秘书长当天发表致辞,呼吁国际社会为建立一个公正、稳定与和平的社会而加大对青少年女性的投资和支持。2016年末,中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支生力军。做好流动人口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17年世界人口日中国宣传主题确定为:“人口流动健康同行,计划生育倡导文明”,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加强健康科普,弘扬婚育新风,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和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做到有计划、按政策生育,负责任养育。2018年是1968年国际人权会议召开50周年,在这次会议上,计划生育首次被全球确认为一项人权。《德黑兰宣言》指出:“父母有自由、负责任地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的基本人权。”会议还通过了题为“计划生育的人权方面”的决议十八,该决议将这项权利与“人的尊严和价值”联系起来,并注意到获得计划生育服务与妇女地位之间的关系。2019年7月11日是第30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25年人发会议:加速承诺”,倡导提高对人发会议以来女童和妇女的选择和机会如何发生变化的认识。2020年7月11日,第31个世界人口日,中国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巩固防控成果,保障妇幼健康”,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妇幼健康服务坚持运行取得的进展,宣传妇幼健康工作者坚守岗位的感人事迹,宣传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的服务方式,进一步普及妇幼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为做好世界人口日期间的宣传工作。2021年7月11日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世界人口日主题确定为:“权利和选择就是答案:不管是婴儿潮还是婴儿危机,解决办法在于优先考虑生殖健康和所有人的权利”。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生有所护,幼有所育”。2022年7月11日,第33个世界人口日,中国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守护未来”,吉林省和长春市卫健委联合举行了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庆祝2023年世界人口日中国研讨会当天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世界人口日主题确定为“释放性别平等的力量:提高妇女和女孩的声音,释放我们世界的无限可能性”。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中国主题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护佑妇幼健康”。2024年7月11日是第35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拥抱包容性数据的力量,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2025年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赋能青年,让他们能够在公平且充满希望的世界中创建自己想要的家庭”。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主题确定为“婚育幸福起点 爱与支持相伴”。
人口现状
人口增长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13.40亿。2021年全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5.96亿人,截止到2022年6月10日,全球238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898236143人,中国以1447301400人位居第一。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全球人口从70亿增长到80亿花了12年的时间,而从80亿到90亿则需要大约15年的时间(到2037年),这表明全球人口的总体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然而,一些国家的生育率仍然很高。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往往是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人口增长会越来越集中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其中大多数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
生育能力
1970年代初,每名妇女平均生育4.5个孩子;到2015年,世界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妇女生育不到2.5个孩子。同时,全球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90年代初的64.6岁增长至2019年的72.6岁。2019年,在超过40%的全球人口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更替生育率等于或低于2.1。2024年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3个活产婴儿,较1990年平均少生1个孩子。
人口分布
2007年,城市地区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地区。到2050年,全球约66%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人口变化因素
生育率、预期寿命和净移民是人口变化的三个主要决定因素。
生育率
在很大程度上,未来的人口增长取决于未来的生育率走向。据《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全球生育率可能从2021年每名妇女生育2.3个子女下降到2050年的2.1个。根据《世界人口展望》(2024年修订版),目前的全球生育率是每名妇女生育2.25个活产婴儿,比上一代少一个孩子。
寿命延长
全球出生时预期寿命可能从2019年的72.8岁增至2050年的77.2岁。全球出生时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2.8年增长到2050年77.2年。虽然在缩小国家之间的寿命差距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2021年,最不发达国家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比全球平均少7年,主要原因是居高不下的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暴力、冲突和持续的艾滋病。2024年全球出生时预期寿命达到73.3岁,较1995年增加8.4岁。预计到2054年,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将使全球平均寿命增至77.4岁左右。
国际移民
国际移民对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变化影响有限。不过,在某些地区,国际移民将缓冲因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导致的人口下降,包括有计划移出或接受大量经济移民或受难民潮影响的国家。2010至2021年,17个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净接受人数超过100万,而10个国家的净移出人数也可能达到类似规模。到2054年,移民将成为52个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美利坚合众国。虽然移民通常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较小,但对于14个超低生育率国家而言,移民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人口数量。
宣传目的
1、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使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和忍饥挨饿的人比例减半。
2、普及小学教育:确保所有的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学教育。
3、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
4、降低儿童死亡率: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5、改善产妇保健:将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
6、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等作斗争: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蔓延。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8、全球合作促进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
组织机构
联合国人口司与联合国系统和各机构、基金、方案及其他机关密切合作执行人口工作方案,并落实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的后续活动。联合国特派团、各国政府部门、联合国部门、研究人员、媒体代表和公众经常向人口司征询人口估计和预测,以及有关人口与发展问题的资料和分析。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八届会议(E/2007/24)请联合国统计司和其他国际机构增加对各国国家统计局的技术援助,以加强执行《201 年世界人口和住房普查方案》的国家能力。此外,委员会要求各国开始执行修订的《关于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为履行使命,人口基金会与联合国系统内外的多个伙伴方合作,包括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信仰组织、宗教领袖以及其他方面。为更好地满足当地需要,人口基金越来越多地将资源用于国家主导的举措,强调以国家为重点,以国家主导的执行工作为重点,以实现更佳结果,同时解决相互问责问题,加强统一和一致。
相关主题
价值影响
世界人口日的设立和宣传,对全球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全球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使人们更加关注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其次,它推动了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此外,世界人口日还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全球人口问题的共同解决。
世界人口日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球对人口问题的认识,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
“世界人口日是一个反映地球居民、他们的生存条件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好机会,人口问题绝不只是一个关于抽象的人口数字的简单话题,它关系到地球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宣称,无论在世界各地,人口都是引起周围环境以及其自身生存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世界各地,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能否普遍出现良性循环的格局的可能性还不明朗,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尚要取决于某一特定社区和国家的情况,及政策和政府所能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普及对女童的教育、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生育医疗设施。
相关活动
1990年7月11日,首次世界人口日庆祝活动在90多个国家举行。自那时起,不少人口基金国家办事处和其他组织机构与政府和民间社会合作,庆祝世界人口日。
2014年
2014年7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人口日。7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辽宁省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了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宣传活动上还启动了婚育新风公益广告大赛。大赛面向卫生计划生育系统和全社会围绕2014年世界人口日中国主题征集作品,形式包括文案创意、平面广告、视频广告、动画广告、广播广告等,并将通过各类媒体对获奖和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2015年
2015年7月10日上午10点,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泰国曼谷驻泰国外国记者俱乐部举办小组讨论及问答环节,探讨如何满足人道主义危机中弱势群体的需求。7月11日上午11点至下午12点30分,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青年创意工坊/CESJ青年研究中心将举办“青年镜头”摄影大赛入选作品展。展览由CESJ主办。7月11日下午5点至10点,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央公园将举办“2015橙色盛会”。此次盛会由阿拉木图硬石餐厅、红新月会和阿拉木图紧急事务部联合主办,活动内容包括快闪活动、紧急情况下负责任行为的宣传讲座、紧急救援培训以及青年组织的文艺表演。此外,盛会还将举办一场音乐会,特邀嘉宾是哈萨克斯坦硬石崛起大赛冠军iFly。
2015年7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市举办了纪念第26个“世界人口日”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成果展示会活动。时任潘基文秘书长在为2015年“世界人口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地球上从没有这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在逃离冲突或灾害的将近60万人口当中,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妇女和少女。暴力极端分子和武装团体犯下的可怕暴行造成了创伤、意外怀孕和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感染。那些跨过无辜者身躯发动战争的怯懦行为人应当感到耻辱并承担全部责任。
2016年
2016年7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人口日。在当天于北京举行了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暨“健康中国行”北京宣传周启动仪式。同日,在遵义市举办世界人口日纪念活动,旨在倡导男女平等,关爱女性幸福,弘扬婚育新风,推广面向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同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卫计局、妇联组织开展第27个世界人口日暨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倡导男女平等,关爱女性幸福,弘扬婚育新风,推广面向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活动现场设在乌拉山镇林海公园人口文化园举行,活动围绕“关心女性幸福,关爱妇幼健康”主题,旗卫计局、妇联、司法局、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妇幼保健院、旭东眼科医院、东方爱婴早教中心等单位通过设立咨询台与宣传展板,发放孕前免费检查、婚前体检、妇女维权、婴幼儿家庭早教等相关的宣传资料与计生用具,开展免费义诊,进行政策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2016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CSW)举办的首届青年论坛吸引了300多名青年参与者,并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了首份“青年商定结论”,提请关注年轻女性和女童的特殊需求和潜力。
2017年
2017年7月9日-10日,由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主办,泉州市卫生计生委、中共泉港区委、泉港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主题为“人口流动健康同行,计划生育倡导文明”的第28个“7·11”世界人口日系列宣传服务活动在泉州市泉港区锦绣广场、泉港会议中心举办。活动期间,泉州市、泉港区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工作人员在锦绣广场提供义诊咨询、急救演示、发放药具和宣传资料等服务,举办卫生计生图片展览;二百多名流动人口计生家庭和志愿者,环绕风景秀丽的锦绣湖赛跑和骑行,用实际行动宣传倡导关注健康问题和绿色出行;在泉港会议中心举办了“好孕泉港2.0”手机公众服务平台系统启动仪式,并为泉港区计生家庭发展基地授牌,表彰十佳基层卫生计生工作者,为村(居)人口健康助理员颁发聘书,为环锦绣湖跑步赛前十名颁奖。
2017年7月11日是计划生育峰会,即FP2020(计划生育2020)倡议的第二次会议,该倡议旨在到2020年将自愿计划生育服务扩大到另外1.2亿女性。
2018年
2018年7月12日-13日,由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主办,泉州市卫生计生委、中共安溪县委、安溪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主题为“共建生育文明 共享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 健康你我”第29个世界人口日系列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在泉州市安溪县影剧院、安溪县蓬莱镇举行。
2019年
2019年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举办了纪念第30个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活动邀请4位嘉宾围绕“牢记为民初心,共建幸福未来”的世界人口日主题,分别从保障母婴健康、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人口政策宣传等方面回顾了几十年来亲身经历的改变。同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这一国际日到来之际发表致辞指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人口增长、老龄化、移民和城市化等人口趋势密切相关。古特雷斯表示,预计到2050年将有68%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将越来越依赖于对城市增长的成功管理。对于世界上许多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因人口快速增长以及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而变得更加复杂。
2020年
2020年7月11日上午,中国杭州市杨浦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区计生协会以“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共建幸福家庭”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教活动。
2021年
2021年7月11日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人口基金、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红房子医院举办了宣传活动。活动邀请4位嘉宾围绕世界人口日主题,分别从中医妇科传承、防治出生缺陷、小儿科抗击疫情、发展托育服务等方面回顾难忘历程,讲述新时代故事。同日,广州市松南社区开展“关爱女孩、性别平等”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2022年
2022年7月7日至7月8日,安顺市西秀区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优生优育指导中心)、新安街道、蔡官镇在彩虹社区、春晖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展2022年"7.11世界人口日"系列宣传活动。
2023年
2023年7月11日,中国山东滨州阳信县洋湖乡卫生院组织开展以“促进性别平等,保佑妇幼健康”为主题健康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为过往群众发放了关于世界人口日的宣传资料、妇女儿童保健手册等相关的卫生保健资料,向过往群众解读什么是世界人口日,宣传优生优育政策及生殖健康、关爱女性、妇女儿童保健等知识。同时还发放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宣传册,引导女性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关心、关爱妇幼健康。
2024年
2024年7月11日下午,2024年全国世界人口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济南市启动。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主旨演讲,山东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了案例展示。
2025年
2025年7月11日,甘肃省省卫生健康委、省计划生育协会在武威市举办第36个世界人口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以“婚育幸福起点 爱与支持相伴”为主题,通过健康义诊、政策宣传、走访慰问等形式,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提升家庭健康服务水平。活动现场,市计生协会联合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设立健康咨询台,为市民提供托育服务指导、优生优育咨询和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并开展义诊服务。凉州区火车站街惠民社区同步举办生育友好政策座谈会,邀请社区工作者、育龄群众代表就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进行座谈交流。同日,石家庄市各县(市、区)聚焦生育支持政策,贴近育龄群众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线上线下宣传。
相关问题
相关知识信息
使每日靠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和忍饥挨饿的人比例减半。按照每日1美元为贫困线这一标准,估计在发展中国家,四分之一的年轻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因此,如果想有效减少贫穷,必须以青年人为焦点。在减轻饥饿方面,重点关注那些营养不良和患贫血症的年轻女性,以及营养状况会影响到她们的孩子的年轻母亲,这是很有意义的。
确保所有的男童和女童都能完成全部的小学教育。有1亿3300万青年不知道如何读写,另有1亿1500万孩子没有上学。此外,有1亿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学会读写之前就被迫离开了校园。年轻的女性推迟生育第一个孩子,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受教育和就业机会。教育,特别是完整的中学教育,能够帮助年轻女性摆脱贫困,部分原因是教育通常会使她们不过多生育子女。在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女孩子在学校多学习一年,人口出生率会降低5-10%。
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世界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女性的就业率仅是男性的三分之二。一项又一项的研究表明,投资女童教育有许多利益。社会变革要从年轻人开始,同那些年长的、固守生活方式的人们相比,他们通常更能适应社会规范的改变。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态度、行为、政策和法律的改变,消除对妇女和女童的歧视和暴力行为。
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世界上每天有3万儿童死于可预防疾病,每年死亡数为1千万。婴儿和年纪很小的孩子通常都是依赖母亲生存,没有母亲的照料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危险。产科学漏,梗阻性分娩引发的损伤,会给年轻的母亲带来更多的危险,同时会引发婴儿死亡。教育,尤其是对女孩和母亲的教育,可以挽救孩子的生命。
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每年,50多万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死亡,而忍受妊娠并发症的人数是其30倍。世界上十分之一的分娩是十几岁的母亲完成的(在最贫穷的国家这个比例是六分之一),分娩是造成15至19岁年轻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不发达国家,年龄在20岁以下的女性生育比例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给她们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带来了危机。降低母亲和婴儿的死亡率需要普及生殖健康保健和权利。这对年轻女性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她们面临最大的风险,又很少得到生殖健康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蔓延。每天有6千15至24岁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毒,占新感染者的一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女性人数增长高于其他任何群体。多数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已被传染,不知道艾滋病病毒如何传染及如何预防。没有艾滋病的世界对这一代人来说太遥远了。如果年轻人得不到必要的信息和服务,蔓延的局势将无法扭转。在无法治愈的前提下,第一道防线就是预防。
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世界上有12亿人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24亿人无法保障基本如厕条件。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年轻人,而且对他们的未来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全球合作促进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青年创造体面的生产性就业机会。全球每年有1亿青年成为劳动力。没有足够的生产性就业机会提供给年轻人,会使他们一直处于贫穷之中,犯罪率居高不下、精神性药物滥用、冲突以及政治极端主义抬头都与此有关。由此可见,发展同和平、安全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大多数年轻人在青少年阶段开始经济生活,而他们的失业率却很高。半数的失业人口年龄在24岁以下。提高他们的技能,尤其是最贫穷的那部分人和女孩子,可以使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摆脱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