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浣熊(英语:Typhoon Neoguri,国际编号:14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8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Florita),为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八个被命名的风暴。“浣熊”(Neoguri)之名是由韩国所提供,来自狗浣熊(너구리)的韩语发音。该台风巅峰强度达超强台风级,瞬时最大阵风为250km/h,最低气压为930hPa。
2014年7月2日12时(UTC),在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形成热带低压,并向西北方向移动。7月3日18时,于同一海域增强为热带风暴。7月4日12时,在群岛以西迅速增强为台风强度。7月6日18时,达到峰值强度,最大持续风速100节,中心气压930百帕,维持西北行进路径。7月8日凌晨,以台风强度在宫古岛与久米岛之间穿过。7月9日深夜,转为向东移动,以强热带风暴强度登陆九州岛。7月10日,沿本州岛南部沿海继续东进,后逐渐北转。7月11日00时,转化为温带气旋。7月13日12时,于鄂霍次克海上空消散。
2014年7月7日10时,国家气象中心发布台风蓝色预警。2014年7月7日下午3时,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对全台大部分地区(南投、金门县、嘉义市除外)发布陆上强风特报。同日傍晚,北美浣熊迟迟未有北转迹象,中央气象局因此不排除对台湾东部及北部海面发布海上台风警报。晚间随着浣熊的北转,遂决定不发布台风警报。2014年7月8日中午12点,宁波市海事部门发布防台警报,宁波水域进入三级防台状态。宁波气象台预报,“浣熊”对宁波市陆地没有影响。但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5-17级。
台风"浣熊"在日本引发的灾害主要表现为狂风、巨浪和强降雨,进而导致洪涝及山体滑坡。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面积停电,公交和铁路运输中断,航班被迫取消。截至2014年7月11日,台风“浣熊”造成日本全国日本5死49伤。
命名由来
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浣熊”一词来源于韩国,英文名为Neoguri,意义为狗浣熊,生性灵巧,身体细小,呈灰啡色,面上有黑色斑纹,有粗的毛尾。
发展过程
2014年7月2日12时(UTC),在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形成热带低压,并向西北方向移动。7月3日18时,于同一海域增强为热带风暴。2014年7月4日8时左右,第8号台风浣熊(热带风暴级)生成,位于距离约关岛275公里的位置,中心气压998百帕,最大风力8级,中心最大风速18米每秒,未来3天内“浣熊”会迅速加强,会在7月8日左右靠近钓鱼岛附近海域,届时浣熊台风强度或会达到超强台风级别,并且影响中国台湾省、福建等地区。2014年7月7日UTC15时(日本标准时间7月8日0时),美国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的最大有效浪高为12米。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北纬23.1°,东经126.7°,即冲绳县嘉手纳空军基地西南约455公里处。
2014年7月7日下午4点,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橙色预警第八号超强台风“浣熊“从距离台湾岛东南方向约700公里,向北——西北方向移动,强度持续加强。7日夜间到8日白天,东海东南部出现8米到13米的狂浪到狂涛区,东海西部、钓鱼岛附近海域出现4米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区;浙江省沿岸海域出现2.5米到3.5米的大浪,福建省的闽外及宁德市东部渔场也出现7米到12米的狂浪到狂涛。9日开始,“浣熊”会转向东北方向移动。7日20时至8日20时,中国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大部、中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浙江北部沿海、长江口区的风力会先后逐渐加大到7-10级,其中东海中东部海域会有11-13级大风,“浣熊”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的风力可达14-17级,阵风可达17级以上。2014年7月8日,台风"浣熊"以强台风强度登陆冲绳县,次日减弱为热带风暴。
2014年7月7日08时,“浣熊”位于北纬20.5度、东经128.3度,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东南方向约8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气压935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7级日晕半径400公里。浙江省气象台预计,“浣熊”会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强度还会有所加强,并向琉球群岛南部海域靠近。8日白天,“浣熊”会进入东海东南部,并会在东海东部北上,强度逐渐减弱。9日以后,“浣熊”会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受“浣熊”影响,8日至9日上午,浙江中北部沿海海面有9~11级偏北大风,浙江南部沿海海面有7~9级偏北大风。东海中东部海域有12~14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的风力可达15级以上。2014年7月10日,沿本州岛南部沿海继续东进,后逐渐北转。7月11日00时,转化为温带气旋。7月13日12时,于鄂霍次克海上空消散。
2014年9月8日,上午9:45的FY-3C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浣熊”螺旋结构清晰,云系发展旺盛,分布对称,并有清晰的圆形眼区,下午13:30的FY-3B卫星连续监测图显示:“浣熊”东侧和北侧高层辐散明显,表明台风强度依然维持。受“浣熊”外围环流云系的影响,中国东部、东南部沿海以及台湾北部地区出现风雨影响。2014年9月9日,9日下午13:15的FY-3B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浣熊”西侧和北侧以低云覆盖为主,强对流密闭云区主要维持在其东侧和南侧。受“浣熊”外围环流云系的影响,中国长三角地区以大风天气为主,风力约为7-9级,而日本南部地区则受强对流云系的影响出现短时强降水。下午14时的实况显示,“浣熊”中心位于东经126.6度,北纬31.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35米/秒),最低气压970百帕。2014年7月10日,受副热带高压东缩和西风槽云系的共同影响,台风“浣熊”逐渐加大偏东分量,转为东北方向移动;在强度方面,过去24小时,受高层冷空气卷入和较强风切变的影响,“浣熊”强度从超强台风逐渐减弱为台风。
台风特点
台风“浣熊”的最大特点是在东经125°向北移动的距离比较大。一般台风的移动距离是向西或向西北移动登陆中国,或近似抛物线的转向路径,而“浣熊”在转向期间的北上路径较长,不是通常的“抛物线”路径,而是少有的“方头”路径。影响它路径的主要原因是台风周围的天气系统环境。当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跨度比较大,西界又比较偏东的时候,台风就会绕着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游走,由此便出现“方头”路径的情况。另一个特点,“浣熊”是超强台风,属强度比较大的台风。西太平洋温暖的洋面以及西南季风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成就了它巨无霸的身材。一般热带风暴转变为台风被编号的几率在五分之三左右,加强为强台风、超强台风的比率更小。
预报预警
中国大陆
2014年7月7日10时,国家气象中心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浙江省
2014年7月8日10点,第8号台风“浣熊”(超强台风级),中心位于宁波市东南约630公里的洋面上(北纬25.5度东经126度),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浣熊会以25公里/小时向偏北移动,并沿东经125-127度北上。受其影响,预计宁波沿海及海面风力会逐渐增大,昨天下午起宁波沿海地区风力会逐渐增强到6~7级,沿海海面风力会增强到9~11级,外部海域会增强到10~12级,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5~17级。海事部门已通过电话、传真、短信息等形式向辖区港口、航运、代理、施工等单位及小型运输船舶发布了防台警报,要求相关单位和船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尤其是重点加强危险品船舶、客运船舶、无动力船舶和长期锚泊船的防抗台工作,保证信息畅通,值班人员到位,应急措施到位。中午12点,宁波市海事部门发布防台警报,宁波水域进入三级防台状态。宁波气象台预报,“浣熊”对宁波市陆地没有影响。但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5-17级。
中国台湾省
2014年7月7日,中国台湾省南城市和宜兰湾市政府已经开放了公民馆等避难设施并向灾民们提供各种救灾物资和食品等。同时,两市政府也要求居住在木结构住宅中的居民能够迅速躲避到结构比较牢固的建筑当中实施避难。7月7日下午3时,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对全台大部分地区(南投、金门县、嘉义市除外)发布陆上强风特报。同日傍晚,浣熊迟迟未有北转迹象,中央气象局因此不排除对台湾东部及北部海面发布海上台风警报。晚间随着浣熊的北转,遂决定不发布台风警报。
灾害影响
日本
2014年7月8日,截至当天上午6时,“浣熊”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挺进,近中心最大风速约为每小时252公里。浣熊带来每小时80毫米的降雨,触发最高可达14米的大浪。台风于9日袭击位于日本西南部的九州地区,还有可能“光顾”东京和大阪所在的本州岛。日本气象厅针对冲绳岛和宫古岛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防灾警报。8日上午,冲绳县地区的学校已经停课,空中、海上交通暂停,大约6500户人家停电。
2014年7月9日,日本各大航空公司取消了所有飞往冲绳的内陆航班,统计有2万多个乘客受到影响。10日上午,飞往九州的航班也因风雨交集而被迫叫停。东北的长野县虽还未处于台风区,但也开始下起了滂沱大雨。其中,要属位于河川下游的南木曾町受害最大,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除了长野县,日本其他县城如新泻、爱媛县、高知市、鹿儿岛县也发生了类似的土崩事件。2014年7月10日10日,当台风席卷九州时,日本当局发出了暴雨以及大浪警报。台风横扫的宫崎县和徳岛市连连不断下着倾盆大雨,许多巷子都泛滥成河。当天,爱媛县西预市的一名77岁老人,被发现死在积水的自家门口。属于官府集中地的千代田区,都准备好沙袋包发送区民,以备他们用来堵住洪水。此外,东京一些体育馆内也准备好干粮,用于让市民避难用。长野县的南木曾町也因台风暴雨的影响,发生了严重泥石流灾害。该村的民房和铁路在瞬间被黄泥沙水吞没,导致一名12岁少年因无法逃脱而送命。横滨市首次启动了刚建好的防水设施,在各楼梯口处拉开挡水铁板。2014年7月11日,超级台风“浣熊”继续在日本肆虐,冲绳县和九州已经陆续遭受其害。
韩国
2014年7月9日,韩国政府事故对策本部表示,第8号台风“浣熊”持续向北移动影响韩国南部海域,4·16韩国客轮沉没事故搜救工作已中断5天。在事发海域支援搜救工作的驳船、舰艇都已回港避险,只有5艘千吨级以上大舰艇仍留在事发海域。台风“浣熊”在济州道西归浦市东南偏东方向海域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沉船事发海域等韩国南部海岸从8日下午开始受到影响。据天气预报,事发海域当天的风速每秒达10-25米,浪高2-5米。
防御工作
2014年第8号超强台风“浣熊”,7月8日白天移入东海东南部。受其影响,6日20时至8日20时,台湾以东洋面、东海大部、钓鱼岛附近海域、浙江省北部沿海、长江口区的风力会先后逐渐加大到7-10级,其中东海中东部海域会有11-13级大风,“浣熊”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风力可达14-17级,阵风可达17级以上。为确保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省各级渔业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浣熊”防御工作。通知要求有关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要密切关注“浣熊”发展动向,做好台风预警信息通报,及时通知海上作业渔船采取措施防风避浪,必要时可组织渔船回港避风,渔船撤离途中要注意航行安全,保持通讯畅通。针对港内伏季休渔期间渔船集中停泊的特点,加强渔港码头和渔船集中停泊点等重点区域的监控和督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停港系泊锚泊渔船合理安排,留足间距和疏散通道,防止船舶相互碰撞。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做好养殖设施防护等各项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加强应急值守,做好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工作,渔政执法船做好备航准备工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配合专业搜救力量,做好遇险渔船救助工作,同时组织渔船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渔民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