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大洼村
编辑:浩

大洼村,是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下辖村,距更乐镇政府10km,距涉县城20km。东面是青阳山,南面毗邻莲花寺,西面有一条清泉河,北面是孔子峰,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0月,大洼村共117户,328口人。

大洼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500多年历史,古称“凤凰窝”,后更名为"大凹",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称“大洼村”。大洼村依山就势,矗立在“天然雕塑”孔子峰下,最大的特色就是石头,房屋楼阁、长街小院、桌椅板凳都以山石为原材料雕琢而成。石堰嫁接在悬崖上,如群峰林立,布满整个山谷,一家一崖,一户一峰,峭壁“嫁接”峰崖,石堰续高悬壁,院搭院、院叠院,房搭房、房赶房,参差错落,构成一座原始的石头堡垒,因此也被誉为“太行山山里的布达拉宫”和“太行石头村”。由于大洼村的耕地稀少,村民曾经主要的收入来自山上的采摘和地里的杂粮。当地政府借助太行山高速开通带来的便利条件,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使大洼村成为知名的“网红村”“打卡地”,村民通过开办餐饮、民宿等参与到分享旅游红利中。2020年,大洼村人均收入达一万余元,村集体收入也突破50万元。大洼村建筑古迹众多,有龙王庙、关庙镇、奶奶庙、河间县令张志斌故居、阳信县典史张士宾故居等。

2016年8月,大洼村被评选为“河北省十大最美古村镇”;同年12月,大洼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名称由来

大洼村因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村落呈鸟巢形,最初取名"大窝",古称“凤凰窝”。后因人们认为在窝里不能展翅飞翔于天空,并且村子的地貌呈"凹"字形,遂更名为"大凹",叫着叫着就演变成了"大洼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称“大洼村”。

历史沿革

该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说,明代嘉靖时期,有一户姓张的人家隐居于此山当中,在这里繁衍儿女。根据“老案”(家谱)的记载,已经传到了28代。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外姓来此定居,所以说大洼村是一个家族式的村落,被人们戏称为“一洼不容二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大洼村位于太行山区深处,地处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的东端,距更乐镇政府10km,距涉县城20km。东面是青阳山,南面毗邻莲花寺,西面刚好有一条清泉河,北面是闻名的孔子峰,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洼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所处区域山势陡峭、崎岖难行,运输不便。

水利

大洼村早年水源缺乏,地下打不出水,过去村民只能靠天吃水,祖祖辈辈都把水视作金银财宝异常珍惜,家家院里都建有水窖。老百姓用水很节约,地里也都建有水窖,需要栽瓜点豆时,就近挑水取用。旱灾季节往往会将水窖的水挑空,所以过去乡民常为吃水发愁,天不明就得赶上骡马牛,搭上驮篓,放上水桶走几公里去外村驮水,没条件的就得用肩膀去挑水,往返几趟。20世纪60年代大旱时,水窖水不够吃,村民们要沿山路到8里外挑水。

近年来,河北省针对饮水特困地区实施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涉县通过新打机井、跨流域远程引水、联村供水等多种方式解决村庄饮水问题,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为村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生活饮用水。2018年4月,供水管道通进了大洼村的家家户户。

土壤

受山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洼村村中土地资源稀缺,建筑材料多是太行山的石头。

领导班子

参考资料:

人口

截至2020年10月,大洼村共117户,328口人。

经济

第一产业

大洼村耕地面积约278亩,非耕地面积约800亩。当地培育的核桃,生长快,皮薄,果仁含油量高,适合外贸加工,市场供需抢手。大洼村柿子种类繁多,有当地传统的柿树,也有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颜色上有柿子、黄柿、油柿(新品种)、黑柿等。形状上有,圆形、方形、扁形、桃形等,新品种居多,硬柿直接可以食用。柿子性甘味甜,属嫁接果木,抗病力强,对生长环境不苛刻,无论田间山上石岭都可种植其产品可制作柿子饼、柿块、柿条、各类果酱,多年来已成为出口产品。

大洼村花椒被誉为“十里香”。成熟后的花椒呈红色,果壳晒干是上好的佐料食材,椒籽呈黑色,乌黑发亮,可榨油,用于调拌各类凉菜凉面之用。花椒品种众多,有“大红袍花椒”“小红椒” “白沙椒”“豆椒”“疙瘩椒”等品种。此外大洼村还有南瓜、玉蜀黍属、谷子、阳芋、红薯、豆角、苹果、梨树、无刺枣农贸产品。

2020年,大洼村人均收入达一万余元,村集体收入也突破50万元。

第三产业

张巨元以村里的石头文化为核心,将丰富旅游业态和文化元素作为突破口,带领村委会及村民在维修整理原有居民石头房子的基础上,对村里的县令故居、张氏宗祠、老磨坊、戏台等都进行了原貌恢复,增强了山村的历史厚重感,“石头村”变成了“网红村”。并以乡村民俗丰富游客体验,将村里一些传统节目如跑竹马、跑旱船、踩高跷、舞龙、舞狮等进行整合,定期开展民俗表演;还依托当地的一大特色——毛驴,做足“驴文化”招牌,在特定节日开展“骑驴迎亲”“驴庆生”等表演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大洼村的风土人情,深受游客喜爱。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村里引进了驻唱、汉服秀等项目,定期邀请网红进行活动直播,利用网络媒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随着自驾游的兴起,村民纷纷建起农家乐及民宿。里山沟客栈和好柿花笙两家民宿生意最火,暑期每天的入住率都在50%以上,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大洼村有村民自建民宿17家,不仅各具特色,还形成了高中低端差异互补发展格局。近年来,张巨元带领村民也进一步丰富村里的业态,不仅对一些民宿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建了望山居民宿,还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了观山酒吧、精酿小馆等业态,吸引游客驻足停留,拉动游客消费,让村民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福利。2024年7月,村里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

人文

民俗

在大洼村,小落子戏、社火、庙会等传统文化,深受村民的青睐。

大洼村小落子剧团创立于1945年,是张洪金和张贵林二人拿粮、卖地筹款聘请师傅组建的。当时,剧团成员共24人。后于1958年停办。1971年在百花齐放的精神指导下,村民张海廷、张海生重新组建剧团,逢年过节进行演出,主要剧本有《王庆明投亲》《卧薪尝胆》《吕蒙正赶斋》《杭州拾印》《跑沙滩》《捌马》等。上世纪80年代,该剧团排练的《四个姐妹去参观》《养猪姑娘》《沙家浜》《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在张家庄公社组织的文艺演出中获一等奖,并远赴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演出。

“九曲阵”是按传说中的九曲黄河而设计的,只不过大洼村的九曲只有四个斗(也就是四曲)。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人们纷纷转九曲,素有“转九曲,百病不欺”之说。在九曲阵中,纵横成行竖上灯桩,顶端放灯盏。大洼村每户竖一个灯桩,最后灯桩的总数和户数相等。入夜时分,华灯初上,全村扶老携幼,敲锣打鼓,一齐转九曲。早期,灯盏是由木蓼油搓捻(灯芯)放入瓷碗中,后改用彩色灯泡,更有一番风采。

每年元宵节,社火是村民庆祝一年丰收、祈愿来年更好的盛大狂欢,是大洼村顶热闹的习俗。悬崖古堡之内,大红灯笼高挂,舞龙、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街头剧等沿街游行表演,村民载歌载舞、同舞同乐。

此外,每年过年大洼村都要集体祭拜老案(家谱)。老案上形象地绘画着先祖的小像,标注着名字。最早的一页,几乎看不清楚。大洼村民很珍惜这份“传统”。传了28代的老案是村民的“根”,由每家轮流保存一年。大洼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从古到今每年三月初一,他们都会在村子里的奶奶庙、关林汉口龙王庙进行农耕祭祀,祈求风调雨顺、谷物丰收。

建筑特点

据史料记载,大洼村的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村民们,以石为材,以山为基、凿石垒壁、前筑后垫、后拓山脊、以木为拱、 青瓦为顶、搭建屋院。大洼村极具特点的空间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前筑高堰后拓山坡的建筑方法。 整个村庄以主路为中心,村落中的房屋依山就势建于主路两侧的陡峭山崖之上,一院比一院高,有的房屋仅仅地基就有将近20m高。

(2) 阶梯式、楼梯式的街道交通。 除了村中主路是用石头平铺,坡度较为平缓可以称为街道外,位于村中其他深巷,相互连通、承上启下或是通往庭院门口的道路都是阶梯、楼梯,这些用石块堆砌而成的小路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一般具有50°~60°的坡度。

(3) 大洼村的建筑材料基本采用石材。大至村民居住的房屋庭院、街道门梯的铺地,小到家家户户的石磨、桌椅板凳及水井等,均采用山体中挖出来的石材,经过匠人们精心打磨雕琢而成。几百年的岁月,大部分石头建筑还保存完好。一栋房屋基本上由三层组成,最底层是牲口养殖房并存放冬季取暖用的柴草;二层用于人们生活起居;顶层用来储存粮食。

大洼村村内60%以上的石头房子保存相对完整,也有个别人家对房屋进行了部分翻盖和重新装修。村内大部分房子都有门头,这些门头都不算高大。无论是石砖雕的、木头刻的,使用的材料虽然不多,但门头的样式繁多。有些门头小巧精致,有些大户人家的门头雕有五脊六兽。除此之外,许多门楣上刻有龙飞凤舞的文字。

特色建筑

大洼村建筑古迹众多,有大洼立交桥龙王庙、古戏台、关庙镇、奶奶庙、河间县令张志斌故居、阳信县典史张士宾故居等。

大洼立交桥

大洼立交桥又称“石头立交桥”,连接起了村南村北两座“宫殿”,是大洼村的标志性建筑。相传,这座立交桥是一户有钱人家捐资所建,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一座独拱石桥,颇有赵州桥的风范。这座石拱桥的独特之处是全部由石头搭建而成,没有任何的粘合剂,完全是大石头搭小石头、 小石头搭大石头的积木式工艺。桥上有像板凳一样宽窄的石栏护路,人们可坐在石栏上休息,桥上和桥下都可以供行人行走及车辆行驶,和现代的立交桥一样。

庙堂

大洼村有很多小庙堂,庙堂中供奉着不同的神灵。其中,有3座庙堂比较有特点:

龙王庙是大洼人向龙王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的场所,始建于清朝初年,修建得简单朴素,小巧玲珑,内部装饰也比较简单,除了摆放3座神像及放贡品的案子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装饰。

位于村落中间的是奶奶庙,修建于高堰之上。奶奶庙分为两个殿,前面是享殿,后面是正殿,正殿门额上写着“元君宫”3个大字,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但不乏庄严肃重。供奉在大殿内的是3位神仙奶奶。最中间的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主管送子嗣,在农村子嗣的传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主街道南侧的高堰之上是大洼村的第三座庙堂—关帝庙,其建在通道之上,横在半空之中。关林相对于奶奶庙而言比较简陋,门口矗立着两座石碑,记述历史及相关事件。在每年的特定时间,村民们会给这些庙堂挂上大红灯笼,在庙堂中进行农耕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戏台

大洼村口龙王庙对面的古戏台也是石头建筑的典范。戏台建于清光绪年间。戏台的地基是用石头垒起的30多米高的石堰,长15米,宽9米。砌成戏台的条石都是经过石匠加工的,因而十分平整坚固。戏台有石栏板和石栏杆,中间石柱刻有二龙戏珠和龙凤呈祥的图案。戏台的后面有石墙青瓦顶的房间,供演员休息和化装使用。从戏台与龙王庙的位置看,戏曲是表演给人观看的,也是呈现给神灵的。

重要荣誉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河北涉县更乐镇大洼村走出观光旅游致富路.邯郸日报.2024-09-19

河北涉县:古村落保护开发助力乡村振兴.新华网.2024-03-07

系列微纪录片·中国脱贫故事丨深山大洼出“网红”.中国好故事.2024-03-07

“干洼地”迎“甘泉”.新华网.2024-09-19

隐藏在太行深处的古村落--大洼村.邯郸频道-长城网.2024-09-19

太行山中的“石头村”.《中国文化报》.2024-09-19

河北十大最美古村镇之涉县大洼村(组图).河北新闻网.2024-08-17

住建部:拟将1602个村落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人民网.2024-08-17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住房城乡建设部.2024-08-17

国家森林乡村名单.中国政府网.2024-08-17

李尚儒|藏在大山里的“布达拉宫”.江南时报.2024-09-19

中共邯郸市委关于表彰邯郸市优秀共产党员、邯郸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和邯郸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附名单).百家号.2024-08-1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邯郸这18镇村候选.微信公众平台.2024-08-17

邯郸涉县大洼村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日头条·中原新闻网.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