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抗战中的文艺
编辑:浩

《抗战中的文艺》是由田沁鑫执导,秧禾之文工作社编剧,田雨李光洁关晓彤吴谨言王挺赵阳等主演的文献话剧,于2022年10月1日在中国中国国家大剧院首演。

《抗战中的文艺》讲述在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界先贤面对国破家亡,求索、挣扎、奋斗,纷纷寻找中国的文艺出路并以文艺作品唤醒民众的故事。在剧中,抗战结束之际,文艺家们汇聚延安市,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下,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抗战中的文艺》集结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众多优秀创作人、艺术家和演员。全体演员们在剧中扮演歌队队员的角色,同时又扮演抗战史上的文化名人;既是叙事者,又是角色人物。

剧中涉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汉夏衍欧阳予倩洪深、聂耳、冼星海、丁玲、张瑞芳舒绣文白杨秦怡等众多抗战时期的文艺名家,展现了左派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样式,以当代舞台语汇集中展现中国文艺的精神和力量。

主创团队

参考资料:

内容介绍

1931年到1945年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界先贤面对国破家亡,求索、挣扎、奋斗,纷纷寻找中国的文艺出路并以文艺作品唤醒民众。萧红萧军东北地区作家为抗战奋笔疾书,老舍在日军炮火声中弹落书本的灰尘,郭沫若于国难之时返回祖国,丁玲奔赴延安市,巴金在寒夜中创作《寒夜》,聂耳探求中国音乐出路谱写出《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怀揣爱国之志写就《黄河大合唱》。他们以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电影、美术等为工具,宣传抗战,寻找中国文艺出路的同时,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士气。在抗战结束之际,文艺家们汇聚延安,在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下,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剧中涉及文学、戏剧、音乐、电影、美术等艺术样式,涉及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田汉老舍欧阳予倩夏衍等文艺人物。

主要角色

参考资料:

剧集制作

内容创作

主创们以守正创新的创作态度,认真查阅抗战文献资料,以历史事件中真实的文艺家们为剧中角色,以舞台讲历史,重现中国文艺先辈的热血情怀。编剧从2021年开始创作,历时一年多查阅资料,付出心血,梳理抗战14年文艺心路。众多主创积极投入创作,寻找抗战中的文艺精神。演员们对所扮演的角色饱含感情,一起致敬光辉岁月。

为了拓宽该剧叙事的维度与时空,导演田沁鑫在执导该剧时运用了多媒体影像空间。剧中的群像表达没有平铺直叙,时间线性叙事未落入节奏停滞,时代背景也都以戏剧写实写意进行表现。比如开场溥仪花园对话、国民政府庐山恳谈会,特别是胡适张伯苓傅斯年梅贻琦等教育家的抗战态度,都是将背景聚焦并服务于全剧主题表达,那就是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战线的民族力量。该剧终于日本投降、中华山河收复的胜利时刻,以范文澜夏衍茅盾三位的讲述来进行表达。抗战结束后,中国文艺又开始了征途,编导则以茅盾的《延安行》收尾。

表演方式

《抗战中的文艺》由名人引出名剧名篇,进而连缀起历史的时空经纬。该剧演员扮演歌队讲述人的角色,同时又扮演抗战史上的文化名人,既是叙事者,又是角色人物。

夏衍、鲁迅、茅盾、丁玲等饰演者在《抗战中的文艺》中全部说原型人物的方言。人物原型的声音和历史文献的记述,同明星的脸孔与舞台进行演绎,并运用歌队叙事形式与剧中人物进行联系。

舞美设计

《抗战中的文艺》在舞美方面,舞台上方有一个宽银幕,下方则由九块小屏变幻。九块小屏既是一体,又可以拆分为不同场景,影像有特写、近景、远景,并针对各种史实资料进行艺术处理,以此渲染时代氛围。

《抗战中的文艺》是装置影像艺术与戏剧艺术结合的实验舞台艺术呈现,不仅是一场话剧演出,也是一场装置影像艺术与戏剧艺术结合的实验。该剧舞台空间简洁,结构丰富多元,借助科技、多媒体、经典电影片段、美术、音乐等元素,在舞台上打造出追溯抗战文艺精神风貌的一座“文献博物馆”,以展现抗战风云,还原抗战文艺历史和文艺家们的真实状态,做到了思想性、探索性与艺术性的相结合。

技术制作

《抗战中的文艺》集结了中国国家话剧院众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演员,同时也是联合出品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围绕总台“5G+4K/8K+AI”全新战略格局,积极推动“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并依托先进互联网技术和全媒体传播平台制作。

幕后故事

《抗战中的文艺》中提及的鲁迅美术学院,与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有着非常深的渊源。抗日战争胜利后,延安青艺与延安鲁艺部分成员组成东北文艺工作第二团。1949年,入关抵京,成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吴雪雷平白凌、李之华等延安青艺的同志一同进入中国青艺,开创新中国的话剧事业。这支来自延河岸边的文艺队伍,始终秉承革命传统,到群众中去,为人民创作演出优秀作品。

宣传活动

2022年9月15日,《抗战中的文艺》发布全明星阵容,田雨李光洁关晓彤等人到场,陈数万茜李兰迪刘佩琦辛柏青陈建斌段奕宏罗一舟等人则通过视频表达了对创作的期待。9月28日,《抗战中的文艺》发布演员角色照。2023年7月27日,《抗战中的文艺》影院版在京举行首映。12月25日,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在北京中影股份党史馆CINITY影院正式发布。

演出安排

2022年10月1日至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最新排演的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在国家大剧院剧场隆重上演。

2022年11月,据红星新闻消息,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将于11月18日以戏剧电影的形式进行全平台线上演播。

2024年10月12至13日,《抗战中的文艺》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

2025年10月4日至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在国家话剧院演出。

网络发行

2022年11月18日晚8点,《抗战中的文艺》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各平台官方账号、央视网央视频新华网、咪咕、中国联通、沃视频、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芒果TV抖音、快手、视频号全平台线上演播。

社会评价

14年抗战中国文艺长征,是无数艺术工作者从哈尔滨市沈阳市、北京、南京、上海市、武汉、重庆市、桂林、香港特别行政区西安市延安市的战斗苦旅。在日本侵略国土的民族危亡之际,中国艺术家有了文艺社会作用的自我觉醒,用笔擘画对祖国山河的热恋,唤起了中国民众不做亡国奴的觉悟,激发了同胞一致抗日的战斗力。《抗战中的文艺》以作为文献的戏剧和戏剧呈现的文献的艺术双向奔赴,构成了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创新探索价值的首部文献戏剧。(光明日报 评)

《抗战中的文艺》不仅仅是一场话剧演出,更是一次空间实验——戏剧、装置、影像结合,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时代艺术元素。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现抗战风云,通过影视化拍摄手段,还原历史人物真实状态,共抒热血情怀。(新华网 评)

《抗战中的文艺》以“平实感”为创作基调,历史的质朴与真实,文艺抗战精神的韧性与力量都蕴含在这三个字中。然而主创们对平实感的呈现却并不平常,他们将装置影像艺术与话剧本体艺术相结合,打破影像与舞台的结界,是《抗战中的文艺》给予观众有别于以往的戏剧体验,具有先锋实验的意义。舞台上,“歌队”的他者讲述、演员的角色演绎与大小屏影像的变幻联动,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互动,拓展了舞台的讲述空间,在光影交叠和场景调度中,营造出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沉浸感和时代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一座追溯抗战文艺精神风貌的“文献博物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华锐评)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以舞台讲历史,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重现中国文艺先辈热血情怀!.京报网.2025-10-07

《抗战中的文艺》幕后纪实:记录话剧演员和幕后工作者鲜为人知的一面.央视网.2025-10-07

国话创排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重现文艺先辈热血情怀.新华网.2025-10-07

6台27场戏剧戏曲佳作,2022国家大剧院戏剧季开启大幕.新京报.2022-08-12

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成功首演.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10-07

茅盾恢复党籍.人民网.2025-10-07

百年巨匠·话剧篇|田汉.人民网.2025-10-07

革命理想铸就经典之作——访著名诗人贺敬之.人民网.2025-10-07

《抗战中的文艺》首演:全明星阵容致敬革命文艺先辈.澎湃新闻.2025-10-07

戏剧现场再现中国文艺的觉醒年代——《抗战中的文艺》的探索.光明日报.2025-10-07

打破影像与舞台“结界”,《抗战中的文艺》以文艺初心书写炽热爱国情.央视网.2025-10-07

国家话剧院全明星阵容列阵《抗战中的文艺》当代演员致敬前辈文艺家.今日头条.2022-09-15

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走进影院.艺绽.2025-10-07

国话首部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发布,即将登陆全国院线.新京报.2025-10-07

首次参演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关晓彤:学习秦怡热爱艺术的品质.今日头条.2022-10-07

段奕宏、田雨、万茜、吴谨言……国话首次,付费线上看话剧.今日头条-红星新闻.2022-11-16

关晓彤、罗一舟参演,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10月来宁.扬子晚报.2025-10-07

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国庆期间上演 用“歌队+角色”打开抗战文艺的“觉醒年代”.中国网.2025-10-07

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全平台付费线上演播.艺绽 .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