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剧场(Light On)是中国视频网站爱奇艺于2020年推出的主打悬疑类题材的网络剧品牌,以短剧集、强剧情、电影级制作为核心特色。
2018年,爱奇艺推出了迷雾剧场的前身“奇悬疑剧场”;2020年,爱奇艺对“奇悬疑剧场”进行全面升级,推出“迷雾剧场”。同年5月,爱奇艺发布了“迷雾剧场”首款概念海报,宣布平台悬疑类型剧场迷雾剧场正式启动。同年6月2日,迷雾剧场首发上线了12集悬疑短剧集《十日游戏》。2021年10月,其推出的《沉默的真相》斩获2021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第三届“亚洲内容大奖“最佳流媒体原创剧集奖”。同年10月8日,迷雾剧场官宣回归。2022年,“迷雾剧场”仅推出《淘金》《回来的女儿》;2023年,发布《回响》《尘封十三载》《平原上的摩西》和《三大队》。2024年,迷雾剧场推出了《错位》《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等剧集。
迷雾剧场秉承“先有剧场再有剧”的逻辑,剧场所涵盖的剧集在拍摄前,便针对用户进行规划与设计;注重故事内核,开发过程中强调“光明正义”导向,还会邀请海外编剧参与,对剧本进行本土化改编。视觉呈现上,迷雾剧场兼具电影质感与独特摄影风格。视觉符号方面,概念海报设计与“拨开迷雾、点亮光明”的剧场主题呼应。
历史沿革
2018年,爱奇艺推出了迷雾剧场的前身“奇悬疑剧场”,以更加垂直的优质内容升级用户追剧体验。其中,该剧场推出的《悍城》《原生之罪》《无主之城》等多部悬疑剧成现象级作品。
2020年开年以来,以《唐人街探案》为代表的悬疑短剧集迎来新一轮爆发,爱奇艺洞察到用户对优质悬疑短剧集的迫切观剧需求,对“奇悬疑剧场”进行全面升级,推出“迷雾剧场”,将聚合多部优质悬疑短剧集集中上线,为悬疑爱好用户提供类型化观剧社区。
2020年5月19日,爱奇艺发布了即将上线的“迷雾剧场”首款概念海报,宣布平台全新的悬疑类型剧场正式启动。“迷雾剧场”将包含多部悬疑类题材短剧集内容,以对标美剧的精品化内容和全新的剧场运营模式提升用户观剧体验,这也是爱奇艺继2018年推出“奇悬疑剧场”后对悬疑类型剧场的全新升级。同年6月2日,迷雾剧场首发上线了12集悬疑短剧集《十日游戏》。
2021年9月28日,迷雾剧场发布“迷雾归来”概念海报和升级版魔方片头视频,宣布正式回归。同年10月7日,2021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第三届“亚洲内容大奖”颁奖典礼传来佳讯:迷雾剧场推出的《沉默的真相》斩获“最佳流媒体原创剧集奖”。同年10月8日,迷雾剧场官宣回归,并发布了《八角亭谜雾》《谁是凶手》《淘金》《致命愿望》四部全新的悬疑短剧集。
2022年,“迷雾剧场”仅推出《淘金》《回来的女儿》;2023年,发布《回响》《尘封十三载》《平原上的摩西》和《三大队》,最终收获了口碑的只有《尘封十三载》和《平原上的摩西》。2024年,迷雾剧场推出了《错位》《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不可告人》,佟大为、马伊琍、蓝盈莹、张颂文、荣梓杉、欧豪、李一桐等众多明星登场,但这些剧集都无法再现《隐秘的角落》的辉煌。
剧场特色
剧集制作
剧集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分工,提供可衡量的标准,保证每一步都有合格的产品。
迷雾剧场秉承“先有剧场再有剧”的逻辑,剧场所涵盖的剧集在拍摄前,便针对用户进行规划与设计,最终打造出的作品符合剧场标准。
以剧本打造为例,迷雾剧场看重对故事内核的精雕细琢。在剧集的开发过程中,平台都强调“光明正义”的导向,并在核心确定后,分别邀请合适的编剧参与。《隐秘的角落》开发时,邀请了好莱坞编剧Joe Cacacl担任剧本监制,对剧情主线、风格气质、重要节点进行改编。《十日游戏》剧本创作过程中,在保留东野圭吾原作的核心剧情基础上,总编剧王沐也进行了许多本土化改编,使最终故事呈现出更温暖救赎的基调。
在视觉呈现上,五部剧集都有着电影质感,并且在摄影风格上保持极致。《隐秘的角落》镜头语言巧妙,人物场景构图与光影搭配构筑出了强冲击感;《非常目击》取景重庆奉节,空气中的水雾使画面中始终有迷雾笼罩,凸显了阴冷紧张的观感,与该剧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氛围相得益彰;《沉默的真相》拍摄手法直白简洁,过去与现在的色彩对比强烈,也将交叉并行的三条故事线打造出强对比感。
视觉与符号
迷雾剧场首款概念海报呈现出美剧风格,主画面是两位黑色剪影在一辆金属列车中上演“一追一逃”的神秘戏码;海报中央的“反置问号”,则让本就迷雾重重的画面更显扑朔迷离;画面左侧的鲜红字体所构成“LIGHTON”字样,与剧场“拨开迷雾、点亮光明”主题形成呼应,引发用户对“迷雾剧场”的想象。悬疑色彩、升级后的迷雾魔方、以及探雾者们正在用手中的光明探寻迷雾深处,也暗喻了剧集将要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探寻向光而行的全新道路。
运营模式
爱奇艺将通过对自身剧场模式的完善,持续向市场输出更多优质作品,同时也对迷雾剧场的运营玩法同步升级,从而满足悬疑爱好用户从观剧爽感到娱乐体验的全面想象。
播出信息
播出剧集
播出时间
评价
“迷雾剧场”快速崛起,又快速衰落,这种波峰、波谷的起伏,体现出定位的偏差:究竟是要创作,还是要制作。“迷雾剧场”的框架是创作性的,买IP,不计成本,给时间,反复推,和传统影视制作模式基本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中,“迷雾剧场”又极端商业化,抓眼球,追市场,造议题,重宣传,傍明星等。(北京青年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