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英文名: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缩写为“CQMU”)简称“重医大”,坐落于中国重庆市,是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重庆医学院,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重庆医科大学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重庆医科大学成为“省部共建大学”高校。2022年2月1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揭牌;2022年4月29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揭牌;2022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2023年4月6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揭牌。2023年10月29日,重庆医科大学公立医院党建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据2025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袁家岗、缙云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50亩。专任教师3901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7724人,其中博士生1601人,硕士生7249人,本科生18044人,专科生331人(支援少数民族项目),留学生499人。下设有22个学院(系),3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以及附属医院15所。
重庆医科大学在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在软科中国大学主榜中排名第86。在2025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在软科中国大学主榜中排名第86。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重庆医科大学的前身是重庆医学院。
1955年初,遵照中央政治局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内迁的指示,高教部3月30日向中央上报了《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提出将交通大学迁西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迁重庆市。中央审阅后同意此报告。1955年4月7日,在高教部、卫生部的指示下,上海第一医学院成立了重庆医学院筹建委员会,由副院长颜福庆担任主任。
1955年10月,高教部党组、卫生部党组提出了《关于抽调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力量在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的方案》上报中央;11月5日,中央发出《复关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在重庆建院或迁院问题》的加急电,同意“抽调上海第一医学院部分力量在重庆建院”的方案,“分迁”方案正式确立。
1956年9月1日,重庆医学院正式开始上课,首届学生434人;同年10月,“庆祝重庆医学院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重庆医学院正式成立。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时期
1985年,重庆医学院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199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发布《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重庆医科大学为重点建设大学。200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成立;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10月1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成立。
2012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获批重庆市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微无创医学协同创新中心;11月,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重庆医科大学获批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年,学校获批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3年,重庆医科大学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
201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重庆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着学校获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首批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20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参与发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同年10月,学校又加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2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
2023年7月,由重庆大学发起,联合重庆医科大学等单位组成的重庆市青年科学家创新联盟在渝正式成立。
2023年10月29日,重庆医科大学公立医院党建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揭牌。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医院揭牌。6月,重庆医科大学莱斯特大学联合学院揭牌。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两江医院揭牌。10月1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绵阳医院揭牌。
2025年5月10日,重庆医科大学“红岩医脉”AI思政智能体创新实验室揭牌。5月22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医院揭牌。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据2025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医科大学设有22个学院(系),包括36个本科专业。
附属医院
截至202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有15所附属医院。
师资力量
据2025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重庆医科大学有专任教师3901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813人,博士生导师432人,硕士生导师1598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聘)、“杰青”等国家级人才83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1470余人次。学校有多名教师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6个重庆市“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多个专业已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与欧洲、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教育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英国莱斯特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名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联合举办的“重庆医科大学莱斯特大学联合学院”,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以医学为主且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同时,与复旦大学、西南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长学制医学生的联合培养。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据202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4680座;其中,袁家岗校区图书馆面积1.3万平米;缙云校区图书馆面积约2.1万平米。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资源221.7万册、电子图书499.8万册,以医学和生物科学为主,兼顾人文社会科学;建成了以临床医学资源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订购有Nature、Elseiver、Springer、SCIE、Ebsco、Clinicalkey、Acland Anatomy、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牛津医学在线等80个国内外数据库;有馆藏书目数据库和领望随书光盘云系统。
学术期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是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图书馆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LRM)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该刊主要登载广大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在医药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常设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系统评价、综述等,并不定期设立专家述评、脂质代谢与器官损害、肿瘤诊断技术与基因治疗、技术前沿、骨外科、围产医学、临床护理等专题栏目。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数据显示,《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3年复合因子为1.078,在209种医药卫生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85,复合总被引频次2267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0.828;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242.113,位居Q2区。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创刊于200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教育专业期刊。该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数据库收录。该刊主要设置栏目有教育前瞻、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教学改革、临床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医学与哲学、医事法学、医学与社会、临床决策论坛、调查研究等。
2024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显示,《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年复合因子为1.218,在286种教育类期刊中排名第157,复合总被引频次2458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156;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116.018,位居Q2区。
《Genes & Diseases》
《Genes & Diseases》为国际英文学术季刊,由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终身教授河通川担任主编。每期以纸质版与在线两种形式出版,全文发布于Science Direct,开放获取。文章类型包括原创性论文、综述、新闻、评论、科研观察等。海外出版代理商为Elsevier。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9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7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4500余项,经费约11亿元,其中49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经费达2.15亿元;发表SCI论文11810篇,年均增长24.57%,多项成果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细胞》《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4项,获重庆市科技奖一等奖5项,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2项;自主研发的海扶刀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入选国家博物馆;新冠检测试剂盒、乙肝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多项成果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校园文化
校徽
重庆医科大学校徽将代表医学的权杖、蛇及代表希望的橄榄枝融合,既突出了校徽的基本识别形态,又表达出医学内涵。外圈书写中英文校名,其中上半部分为中文校名,“重庆医科大学”六字系1996年建校40周年之际乔石同志题写;下半部分为“重庆医科大学”的英文校名;“1956”四字,表示学校创办年份。
校旗
重庆医科大学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校校徽和中英文校名。
校训
重庆医科大学的校训是严谨求实,勤奋进取。
现任领导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建有袁家岗校区、缙云校区两个校区。
袁家岗校区
重庆医科大学袁家岗校区地址是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占地面积为385亩。该校区所设学院包括基础医学院、检验医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
缙云校区
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地址是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61号,占地面积为2200亩。该校区所设学院包括公共卫生学院、期刊社等学院机构。
杰出校友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仅部分列举
学校排名
2023年,重庆医科大学位列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12名,在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主榜中排名第100。
2024年,重庆医科大学位列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9名,在软科中国大学主榜中排名第86。
2025年,重庆医科大学位列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11名,在软科中国大学主榜中排名第86。
所获荣誉
2017年12月,学校在重庆市第五届“大艺展”中获优秀组织奖。
2021年3月,学校在重庆市2020年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2021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获“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称号。
2023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获得重庆市“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称号。
202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获“2024年度重庆市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