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金山脉位于中国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交界处,是邛崃山脉的支脉,也是青衣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山脉。
清乾隆十三年(1748)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朝廷发兵平金川之乱时,经硗碛从南坡翻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军和运送粮草。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次从宝兴翻越夹金山,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20世纪80年代,修筑夹金山公路,通行等级为省道,编号210。2000年12月,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成。2021年,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正式立项。2025年9月28日,夹金山的隧道正式建成。10月1日,夹金山隧道正式对外开放试运行。
“夹金”的藏语叫“甲几”,意为“陡峭高耸”。夹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为4930米,山脉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时阴时晴,时雪时雨,东坡雨水偏多,西坡干燥少雨。夹金山脉形成了完整的从亚热带阔叶林到寒温带针叶林的植物带谱,是大熊猫、金丝猴属等脊椎动物82种与珙桐等维管植物105种的模式标本产地。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脉周边景点有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等。
地名由来
“夹金”的藏语叫“甲几”,意为“陡峭高耸”。
人类活动
清乾隆十三年(1748)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朝廷发兵平金川之乱时,经硗碛从南坡翻越夹金山进军和运送粮草。当时,穆坪土司因支持战事有功获得爱新觉罗·弘历嘉奖,治地得以扩大。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山脉。1935年6月,中央红军第一次从宝兴县翻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南下,从小金翻越夹金山,在雅安活动长达半年多。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继续北上。
20世纪80年代,修筑夹金山公路,通行等级为省道,编号210。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都江堰方向往灾区的通道全部瘫痪,夹金山公路一时间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通道”,大量的救灾人员、物资和装备经雅安、宝兴过夹金山运往汶川,夹金山公路发挥了重大作用。2013年,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省道210线芦山至宝兴段受损断道,经抢通再次成为救援通道。在随后的灾后恢复重建中,雅安境内的省道210线被纳入国道351线统一规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
2019年,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建设规划。2000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成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2021年,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正式立项。2025年9月28日,这条横“穿越”夹金山的隧道正式建成,历时45个月。10月1日,夹金山隧道正式对外开放试运行。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地质
夹金山脉属于邛崃山脉的支脉,属后龙门山地槽褶皱带与康滇地轴北段,北部由金汤弧褶皱带和宝兴背斜构成,南部属南北向构造褶皱断裂带。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为4930米,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
气候
夹金山脉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东坡(宝兴县境内)处于迎风面,大量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因抬升作用而凝结成雨滴下降,因此东坡雨水偏多;西坡因高大山体阻挡,暖湿气流在跨越时几乎丧失殆尽,再加上西坡一带地形闭塞,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很难形云成雨,所以西坡一带的气候干燥、少雨。
水文
动植物资源
夹金山脉形成了完整的从亚热带阔叶林到寒温带针叶林的植物带谱,山坡上有雪莲花、格桑花、杜鹃花属等,动物资源包括云豹、雪豹、白唇鹿、羚牛、林麝、绿尾虹雉等。夹金山脉是大熊猫、金丝猴属等脊椎动物82种与珙桐等维管植物105种的模式标本产地。
重要工程
国道351夹金山隧道
2021年,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工程正式立项,不仅跻身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更连续三年稳居四川省人民政府民生实事“头号工程”之列。同年12月26日,随着第一声机械轰鸣,隧道破土动工;2022年6月26日,TBM硬岩掘进机缓缓始发,如钢铁巨齿般啃向坚硬山体,建设按下“加速键”;2023年9月26日,平导洞提前一年贯通,为后续施工打通“先行通道”;2024年12月26日,主洞成功贯通,比计划工期早了10个月;2025年9月28日,这条横“穿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隧道正式建成,历时45个月。10月1日,夹金山隧道正式对外开放试运行。
隧道西起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波日沟,东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达维镇唐家山,全长10.07公里,主洞长9.35公里,平行导洞长9.364公里,最大埋深达1400米,平均海拔3100米,总投资超18亿元。
从设计到建成,每一米推进都藏着“突破”,这条隧道创下三个“全国首次”。首次在二级公路应用TBM硬岩掘进机,施工效率比传统工法提升3倍;首次在平均海拔3000米、零下14摄氏度的高原高寒环境实现智慧施工,6个工作面同步推进;首次构建“油改电”低碳工法,绕避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将常规斜井改为平行导洞,减少山体开挖,实现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双赢。
周边景点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于2000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72.7%,阴离子日平均值每立方厘米在10917个以上。根据规划,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3491公顷,其中核心景观区面积2181.74公顷,生态保育区面积4858.47公顷,其余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园区游客日容量为5394人,年容量为151万人次。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位于宝兴县城青衣江畔。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由中国工农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连环画护栏3部分组成。纪念馆共有两层楼展厅:一楼展厅的主题是“漫漫长征路、雪山铸丰碑”,展出历史照片103张,文物68件。二楼展厅的主题是“陈云光辉的一生”,展出陈云有关历史照片140张,文物39件。红军广场占地3300平方米,广场中央立有一块巨型石碑主题雕塑。石碑宽6米,厚2.5米,高8.5米,碑体雕塑采用圆雕、浮雕和仿青铜浮雕。碑体西侧刻有400余字的铭文“雪山丰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连环画护栏由110块深浮雕板构成。2005年,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3月,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馆为革命遗址普查对象,并列入《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雅安本。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位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勒乐村朵果组硗碛水库东岸。高10米,宽10米,厚4.5米,碑体用红花岗石做成,形状是中国工农红军军旗,碑体的下部用红沙石雕成,反映红军长征时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人物群浮雕。1935年6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率领下,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而挺进宝兴,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小金胜利会师,从而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二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下执行张国焘“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在宝兴县战斗了125天,后因南下计划受挫,广大官兵响应中央号召,于次年2月三越夹金山,继续北上。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夹金山,忍饥饿,冒严寒,经历了艰苦卓绝的生命极限的考验,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同时也创造了革命奇迹。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共宝兴县委、县政府特立此碑,以表达宝兴人民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缅怀、敬仰之情。2006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第4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3月,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碑为革命遗址普查对象,并列入《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雅安本。
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翻越夹金山遗址
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翻越夹金山遗址位于宝兴县北部,地处硗碛藏族乡泽根村夹金组,由小路、五倒拐、烧鸡窝等组成。其中小路起于新寨子,止于山顶垭口,顺山弯曲,全长30公里,均宽30-40厘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先后三次翻越夹金山。夹金山属于邛崃山脉,横亘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主峰海拔4260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从宝兴硗碛翻夹金山到小金达维约85公里。红军长征途中,先后3次翻越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1935年6月9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一师从宝兴西河经五龙、庆阳市,从永富的中岗、土巴沟上山,沿铜陵沟、图岩窝、九倒拐、三道桥、程胡岭翻越夹金山,直抵小金县懋功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主力部队随红军先遣队,从宝兴东河经民治、盐井、硗碛,从硗碛沿普生岗、头道水沟、二道水沟、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王母寨翻越夹金山。12日,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成功翻越夹金山,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营在小金达维胜利会师。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率中央纵队翻越夹金山。6月12日——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分两路成功翻越了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1935年9月中旬,张国焘不执行党中央北上的决定,擅自率红四方面军及红一方面军第五、九军团从阿坝地区回师南下,于10月27日至29日翻越夹金山进入雅安市境内。因张国焘推行的《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受挫,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2月下旬分三路撤离雅安,再次翻越夹金山,2月28日全部翻越夹金山,经小金县、丹巴县向西转移,开进康北。原址现修有一条省级公路从硗碛乡通往小金县。该遗址为革命遗址普查对象,并列入《四川省革命遗址通览》雅安本。2002年9月,中共雅安市委、雅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12月27日公布为雅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